新聞要點
中國蔬菜育苗產業發展現狀!十大數據你必須了解
發布日期:2016-06-22 10:43:07
雖然經過了40 年的發展,我國蔬菜育苗發展仍面臨著苗場生產能力小、規?;潭鹊偷膯栴}。
參與此次調研的92 家苗場中,年生產能力在1000 萬以下為有73 家, 占總數的79.34%。其中年生產能力在500 萬以下的苗場有45 家,占總數的48.91%,所占比例最大;年生產能力500 萬-1000 萬的有28 家, 占總數的30.43%
在不少行業人看來,我國蔬菜育苗產業門檻低、缺乏行業標準,蔬菜種植長期以來是以戶為單位的小規模分散經營,種植規模小,生產效率低。多種因素導致這一現象發生。
記者在走訪育苗產區時,生產技術是被常常提及的話題,苗場負責人十分關心如何提高育苗質量、如何防治病害等內容。
調研數據顯示,有69 家苗場關心生產技術,選擇蔬菜品種、銷售市場的苗場均為57 家,政策支持也成為苗場關心的內容, 有53 家苗場選擇。
工廠化育苗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普及脫節。目前我國已有一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工廠化育苗技術的研究,在育苗溫室結構建筑、育苗設備與設施、基質配置和加工、育苗環境因子控制、育苗技術、基于圖像處理的健康苗識別技術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但是一些研究成果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普及。將科研成果應用到生產,打通科研與生產成為育苗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一環。
蔬菜育苗業發展較早較快的地區多是在蔬菜集中生產區,山東、遼寧是我國重要的設施蔬菜發展地,育苗場數量、規模在全國位居前列。有市場需求才有生產動力,育苗場往往伴隨著蔬菜生產而生,銷售范圍以當地和周邊市場為主。
此次調研中,供應當地市場及周邊市縣的比例高達70.65%, 面向全國的僅有9.78%。育苗場往往有一定的運輸范圍,種苗的利潤空間有限,運輸越遠,對種苗的運輸條件越高,運輸成本也越高,如此一來,運輸半徑在百余公里的市場成為大多數苗場的選擇。
在扶溝,豫星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河南規模最大的育苗企業, 其銷售市場以扶溝為主,有部分的種苗運輸到周邊等地,僅有少量的種苗會運輸到省外。
工廠化育苗是集成了設施生物技術、設施工程技術、設施智能控制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為一體的綜合體。建立一個工廠化育苗基地,需要流轉規模土地,建立日光溫室或智能溫室,播種、灑水等各種設備。種苗利潤有限,回收周期長, 前期的基礎設施和硬件設施投入成本高,沒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一般的企業難以承擔。
此次調研顯示,投入成本高成為目前苗場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所有問題中的比例最大,為64.13%,人才匱乏為55.43%,生產技術落后為50%,資金不足和經營風險大均為44.57%。在問卷設置的五個問題中,每個問題的比例懸殊不大,這些問題在苗場經營過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茄果類和瓜菜類是苗場主要的育苗蔬菜類型。茄果、瓜菜類的比例分別為84.78%、80.43%,花菜類為33.7%。根菜類最少,為10.87%,僅有10 家苗場有根菜類育苗。
在山東,黃瓜、辣椒、番茄等種植面積大,這也是當地的育苗的蔬菜種類。在寧夏銀川周邊地區, 當地番茄、黃瓜種植面積最大,這兩種蔬菜是主要育苗類型,銀川恒生種苗年番茄育苗量600 萬株左右,在辣椒主產區彭陽,當地育苗以辣椒苗為主。河南西甜瓜種植面積較大,西甜瓜苗在育苗總量所占比例較大。
目前,苗場主要有多方投資股份方式、科研單位為依托、獨資三種形式,此次調研顯示,苗場以獨資方式為主。
92 家苗場,有55 家選擇獨資方式,占59.78%,其次為多方投資股份式,29 家苗場,占31.52%,以科研單位為依托的僅有8 家,占8.7%。
比如,年產量超3000 萬的廈門百利種苗有限公司,是由荷蘭瑞克斯旺種苗集團公司與福建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廈門青田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攜手合作成立的種苗經營企業。
記者在產區調研時了解到,湖北的大型苗場主要以科研單位為依托,如湖北最大的工廠化育苗企業——武漢維爾福種苗有限公司,武漢市農業科學院研究所是支持單位。豫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則以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作為其科研和技術來源。
種苗有個顯著特點:生長的時間性。培育的種苗必須要在其要求的生長階段完成定植,延期或者提前都將影響種苗的正常生長,從而影響后期生產。苗場為降低市場風險,訂單銷售成為苗場選擇的經營方式。
此次調研中,有71 家苗場選擇訂單銷售,占總數的77.17%,來料加工有47 家苗場選擇,占51.09%,自主育苗的有55 家苗場選擇,占59.78%。
2013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設施農業機械化成為“十二五”、“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問題,“工廠化育苗” 也寫入了《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 年〕》中,大力發展工廠化育苗,實現蔬菜育苗生產工廠化和育苗產業集約化成為育苗業發展的趨勢。
投入成本高,生產技術落后,數量多,規模小。這是我國育苗業發展現狀,不少行業人看來,蔬菜育苗的健康發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要加大集約化育苗推廣力度,加大資金扶持補貼力度,扶持育苗中心發展壯大。
就調研數據來看,政策支持力度還不夠。有67.39% 的苗場未得到政府支持,0-50 萬元的苗場有16 家,50 萬-100 萬、100 萬以上的分別有7 家。
此次調研的苗場中,有近半數的苗場面臨資金困難的問題。苗場要擴大規模、完善設施設備、提高生產技術必須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是,大多數苗場生產規模小,多在500 萬株以下,單靠其自身力量籌備資金以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的可能性很小,越來越多的苗場愿意接受并購。
調研顯示,有62 家苗場選擇并購,其中,500 萬株以下、100 萬到1000 萬的苗場各有26 家接受并購,分別占41.94。即使是年生產能力在3000 萬以上的苗場,也有3 家苗場接受并購。
抱團取暖,強強聯合,這是行業發展可行之路。調研顯示, 有66 家苗場愿意加入中國蔬菜育苗產業聯盟,有16 家苗場待考慮,僅有一家苗場表示不加入聯盟。
精彩回顧:
場景營銷,種業營銷新手段!你不知道就out了
6833億株!蔬菜育苗業這塊大蛋糕,著實充滿誘惑力!
揭秘它憑啥一躍成為最具影響力水稻品種?!
是誰在廣告上說紅軸比白軸增產?誤導,好不好
40億元市場風云變幻!品種將以怎樣格局與趨勢前進?
卷葉、粗縮……鬧心的玉米苗期,心里有譜就不慌!
4家種企入選創新層,資本市場再迎政策紅利!
回到沙沙甜甜的味道!三十年番茄品種變遷史